標題:

秦始皇既資料

發問:

各位,我想問一下秦始皇的資料什麼都可以只要是關於秦始皇就可以,我們還要做專題研習喔!麻一下大家了…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最佳解答: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是中國戰國末期秦國君主及秦朝第一任皇帝,全稱秦始皇帝,姓嬴,名政,以趙為氏,一說為呂不韋之子。因為在趙國出生,嬴政又被叫做趙政。秦始皇13歲即王位,39歲統一中國,建立秦朝,稱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多民族中央集權制統一國家的創立者,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編輯] 集權統治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6/%E5%A7%8B%E7%9A%87%E5%B8%9D_%28%E7%AF%86%E6%96%87%29.svg/100px-%E5%A7%8B%E7%9A%87%E5%B8%9D_%28%E7%AF%86%E6%96%87%29.svg.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始皇帝 (秦小篆 ,前220年) 秦始皇用武力平定天下之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這對於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統一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秦始皇改變了歷來的帝王稱號,創立了“皇帝”的尊號,確立了帝王的威信。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高過了三皇和五帝,故決定稱號將皇和帝並稱為“皇帝”,自稱始皇帝,並宣佈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為了維護皇帝的尊嚴,秦始皇對與皇帝相關的名稱也做了具體規定,例如皇帝自稱用“朕”,皇帝的命稱為“制”,令稱為“詔”,等等。 秦始皇對中央政治體制進行了改革。皇帝掌握最高的政治、軍事權力。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長官,輔助皇帝處理政務;太尉則是最高的軍政長官,負責軍事事務,輔佐皇帝處理軍務;御史大夫是負責監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九卿”分別主管宗廟禮儀、國家外交、中央財政等方面的政務。 秦始皇對國家體製做了影響深遠的改革,其最為重大的舉措就是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從而加強了君主的集權。在討論國家體制時,李斯反對歷史上的分封制,認為周朝因為分封制,將子弟封到各地為王,天子無法有效控制,幾代之後,關係疏遠,最終致使周朝分崩離析。秦國應該設置郡縣,由皇帝親自任命官吏進行治理,罷免權也操縱在皇帝手裡。這樣就能使天下長期穩定,政權永遠掌握在中央的手裡。秦始皇支持並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在全國設郡,郡下設縣,縣以下依次是鄉、亭、里、什、伍。這樣,秦始皇建立了一整套以皇帝中央為核心的、由中央直至地方的中央集權的官僚體系,全國被置於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 秦始皇崇尚法家治國理念,他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全國統一的法律。秦朝對於官吏的管理是很嚴格的,制定了很多處罰官吏的法令。官吏犯法,不是像西周那樣享有特權,即“刑不上大夫”,而是加重處罰。這使得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辦事效率極高。秦朝還要求官吏必須通曉法律,人民需要向官吏學習法律,所謂“以吏為師”。 秦朝最為著名建築當屬萬里長城。秦滅六國之後,即開始了北築長城工程,修建長城的目的是為了抵禦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秦始皇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結起來並擴建,修築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為了修建長城,每年徵發民夫四十餘萬[3]。然而,與現代留存的明長城相比,秦長城的工程規模遠遠不及,只是將秦、趙、燕舊有長城接駁為一體。 秦始皇進行了大範圍的國家交通建設。前229年開始,秦始皇開始大幅修築以國都咸陽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馳道,類似現代的高速公路。馳道並實行「車同軌」,均寬五十步。馳道的作用有數項,一說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國舊地;一說主要目的為方便北方戰爭前線的補給;還有一說是方便始皇出巡時能暢通無阻。除秦直道和秦棧道外大多在秦故地與六國舊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國時修建的道路上基礎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馳道包括:上郡道、臨晉道、東方道、武關道、秦棧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除了阿房宮以外,秦始皇還興建了興樂宮、梁山宮等等。據《三輔舊事》記載:秦國有“表中外殿觀百四十五”。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國有“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餘”,另外,“咸陽之旁二百裡內”還有“宮觀二百七十”。有宮殿就要有美女,在滅六國時,就把所有各國的美女都擄掠來放在所建造的宮殿之中[4]。宮女總人數,據三輔舊事記載:後宮列女萬餘人,氣上沖於天。並且,秦始皇死後,這些宮女絕大部分都被迫殉葬[4]。 秦始皇的另一個宏大的工程是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驪山墓,也就是秦始皇陵兵馬俑。驪山墓從秦王登基起即開始修建,前後歷時三十餘年,每年用工據說也是七十萬人[4]。現在留存的墓從外圍看周長2000米,高達55米。內部裝修極其奢華,以銅鑄頂,以水銀為河流湖海,並且以水銀合金為陸地,滿佈機關,從上空看,像秦朝時國家的版圖[4]。而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後全部被活埋[4]。HY

其他解答:

有人說中國的英文名字「China」一詞源於「秦」;有人甚至把秦始皇統一中國列為影響中國歷史的100次事件之一。究竟秦始皇有什麼過人之處,可以壓倒六國群雄,統一天下呢? 為了補充中國歷史課程的不足,我們特地在中學課程的基礎上設計了秦始皇這個專題網站,務求以嶄新形式表達更龐雜的內容,讓中學生能了解秦始皇朝代的全貌。戰國時代,諸侯國間兼併戰爭不斷,局勢十分嚴峻。生於帝王世家的秦始皇,有一個不平凡的青少年時代。然而,他的政治生涯並非一片坦途,猶幸他有著過人的才能,懂得招攬人才,重用客卿,才能在列國爭雄的戰國時代,順利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李白的《古風其三》詩云:「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說的就是秦始皇統一天下,消滅六國的壯舉。秦的綜合國力強大,統一大業做了充分的準備,加上正確的戰略戰術,自然能取得空前的成功。秦統一後,使統一成為歷史的主流,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多次巡行天下。為了鞏固統一大業,秦始皇頒下一連串鞏固統一的措施。其中包括確立皇權、定立皇帝名號、設置三公九卿及郡縣制等等,又下令一連串統一措施,以方便行政管理。另一方面,為了防止六國遺民叛亂,秦始皇厲行嚴密的法令,以箝制百姓的思想和行為。秦始皇統一中國的重要影響之一,是初次奠定中國版圖的雛形,這跟秦始皇致力「開拓疆土」的軍事措施有莫大的關係。秦以滅六國而一統天下,為免六國遺臣叛變,他下令移民戍邊。另外,由於秦朝已立,始皇便可專心解除邊患,先後南征北討來反擊屢侵邊境的匈奴和百越諸國。有人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卻說秦始皇是獨夫。究竟歷代人對秦始皇的評價如何呢?學生眼中的秦始皇又是怎樣?秦始皇有什麼歷史功績?又犯了什麼缺點過失?想考考自己對秦代建設和政策的認識?歡迎參與我們特設的益智遊戲「秦代建設」和「秦代政策知多少」。|||||等我比你一d關於秦始皇ge評價!! 希望可以幫到你...助你專題研習會更高分呀@.@~~! 正面評價 秦始皇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幾百年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謂“漢承秦制”,“自秦以來,其制未變”,“百代猶行秦法政”,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國為中國其後近二千年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礎,使得中國的政治制度在其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先進於西方、從而在經濟文化上也發達於西方[來源請求]。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全國範圍內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確立了中央的權威和集權。除了政治體制的改革,秦始皇還廣泛統一了其他各種制度,包括全國的水陸交通建制(車同軌)、全國的文字(書同文)、全國的度量衡制度(度同衡)和全國的幣制(錢同幣)。他還試圖統一全國的思想(焚書坑儒),但由於手段過於暴力而沒有完成(統一思想要到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才而得以初步完成)。 秦始皇首創驛站制度,並修驛道,為龐大帝國的政令通達以及由此而來的郡縣制皇權國家奠定了技術基礎。“修驛道,設郡縣”,這是中國能夠採用郡縣制這種先進位度,而非類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個必要條件[來源請求]。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重視以法治國,秦始皇繼承了這個傳統,並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韓非,曾自嘆“若與其同游,則無恨矣”。戰爭時期,秦始皇對將領賞功罰罪,皆依法。統一中國後,秦始皇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全國統一的法律。 在經濟上,秦始皇重視農業,重視土地的政策。他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農只要向政府申報土地數額,交納賦稅,其土地所有權就得到政府的承認和保護。秦始皇還大力發展了全國的水陸交通,修建由咸陽通向燕齊和吳楚地區的馳道,以及由咸陽經雲陽(今陝西淳化西北)直達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的直道,併在西南地區修築“五尺道”,開鑿溝通湘江和漓江的靈渠。此外,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和統一幣值,也為後世的經濟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秦始皇在統治期間還發兵南征北討,擴大了國家的版圖。始皇末年,秦郡數由統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餘郡,其版圖“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史載“北擴千里”,“百越之地,盡皆俯首”。按戰國地圖看,領土幾乎比戰國七雄控制範圍擴大了一倍。為了大力開發南越地區,秦始皇強令50萬人口遷移進越族地區與越人雜居,促進民族之間長期的融合和統一。 為了消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屢次侵犯,秦始皇強令修築了長城抵禦匈奴,至今,萬里長城已經是中國和中華民族的最主要的象徵性標誌之一。 總之,秦始皇對於全國之大一統、對於中國政制之創建、對於中國版圖之確立、對於中國民族之傳承,都有著極其關鍵的作用,堪稱“千古一帝”。所謂“功莫大過秦皇漢武”,其意就是指在文治武功方面,歷代君王無秦始皇之右。至今,英語中對中國的稱呼China,也是從羅馬語Chin(秦)演變過來[來源請求]的[11],這也在一個側面上表現了秦帝國的影響力。 歷代文人和政治家中對秦始皇大加褒揚的不乏其人。例如,西漢名臣桑弘羊的論著中肯定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是“功如丘山,名傳後世”。 負面評價 秦始皇的專制獨裁、橫征暴斂、嚴刑峻法、生活奢侈,不僅使秦朝在統一中國後只歷15年即告覆亡,而且也開啟了中國兩千餘年的君主極權統治。 秦始皇推行的是“以法治國”的法家學說,而從漢武帝以後的中國曆代統治者,都推行以仁愛、中庸為核心的儒家學說。而且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極端措施,得罪了天下士人(即知識分子階層)。因此,秦始皇常作為負面典型出現在各種散文、史籍中。 秦始皇的建築工程,包括萬里長城、秦馳道、靈渠、阿房宮及秦始皇陵等,規模均極為龐大,動輒勞動舉國人口興修,不少文獻均斥責在工程進行時造成不少人命死傷[13]。但另一方面,這些工程也使各地的交通進一步發展,有助日後交通、經貿、國家安全以及各民族之融合。|||||登入以下網址,有詳盡秦始皇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7%A6%E5%A7%8B%E7%9A%87&variant=zh-tw|||||秦 始 皇(前 259 ~ 前 210 ),中 國 統 一 的 秦 王 朝 的 開 國 皇 帝。 嬴 姓, 名 政。 秦 庄 襄 王 之 子。 13 歲 即 王 位, 39 歲 稱 帝。 戰 國 末 年, 秦 國 實 力 最 強,已 具 備 統 一 東 方 六 國 的 條 件。秦 王 政 初 即 位 時,國 政 為 相 國 呂 不 韋 所 把 持。公 元 前 238 年,他 親 理 國 事,免 除 呂 不 韋 的 相 職, 并 任 用 尉 繚、李 斯 等 人。自 公 元 前 230 年 至 前 221 年,先 后 滅 韓、 魏、 楚、 燕、 趙、 齊 六 國,終 于 建 立 了 中 國 歷 史 上 第 一 個 統 一 的、多 民 族 的、專 制 主 義 中 央 集 權 制 國 家 -- 秦 朝。 秦 王 政 創 立 了 “皇 帝” 的 尊 號,自 稱 始 皇 帝,宣 布 子 孫 稱 二 世、 三 世, 以 至 萬 世, 代 代 承 襲。 隨 后,他 在 全 國 范 圍 內 廢 除 分 封 制,代 以 郡 縣 制﹔ 在 皇 帝 的 直 接 控 制 下,建 立 自 中 央 直 至 郡 縣 的 一 整 套 官 僚 機 構。 以 秦 國 原 有 的 法 律 令 為 基 礎,吸 收 六 國 法 律 的 某 些 條 文, 制 定 和 頒 行 統 一 的 法 律。 將 原 六 國 貴 族 豪 富 遷 至 關 中、 巴 蜀,以 防 止 他 們 的 分 裂 復 辟 活 動。 又 明 令 禁 止 民 間 收 藏 武 器, 銷 毀 沒 收 得 來 的 武 器, 鑄 造 12 個 金 人。 在 經 濟 上 推 行 重 農 抑 商 政 策,扶 植 封 建 土 地 私 有 制 的 發 展。 始 皇 三 十 一 年 (前 216) 下 令 占 有 土 地 的 地 主 和 自 耕 農 只 要 向 政 府 申 報 土 地 數 額, 交 納 賦 稅, 其 土 地 所 有 權 就 得 到 政 府 的 承 認 和 保 護,并 以 商 鞅 所 制 定 的 度 量 衡 為 標 准 統 一 全 國 的 度 量 衡 制 度。統 一 全 國 幣 制。 為 發 展 全 國 水 陸 交 通,又 實 行 “車 同 軌”, 修 建 由 咸 陽 通 向 燕 齊 和 吳 楚 地 區 的 馳 道, 以 及 由 咸 陽 經 云 陽 (今 陝 西 淳 化 西 北) 直 達 九 原 (今 內 蒙 古 包 頭 西) 的 直 道﹔ 在 西 南 地 區 修 筑 了“五 尺 道”,開 鑿 溝 通 湘 江 和 漓 江 的 靈 渠。 在 文 化 思 想 方 面, 以 秦 國 通 行 的 文 字 為 基 礎 制 定 小 篆, 頒 行 全 國。 并 利 用 戰 國 陰 陽 家 的 五 德 終 始 說,以 秦 得 水 德,水 色 黑,終 數 六, 因 而 規 定 衣 服 旄 旌 節 旗 皆 尚 黑, 符 傳、法 冠、輿 乘 等 制 度 都 以 六 為 數。水 主 陰,陰 代 表 刑 殺, 于 是 以 此 為 依 據 加 重 嚴 刑 酷 法 的 實 施。 始 皇 三 十 四 年, 下 令 銷 毀 民 間 所 藏 《詩》、 《書》、 百 家 語, 禁 止 私 學。隨 后 因 求 仙 藥 的 侯 生、 盧 生 逃 亡, 牽 連 儒 生、 方 士 四 百 余 人, 而 將 其 全 部 坑 殺 于 咸 陽。 秦 始 皇 即 位 后,派 蒙 恬 率 兵 出 擊 匈 奴,還 把 戰 國 時 秦、趙、 燕 三 國 北 邊 的 長 城 連 結 起 來, 修 筑 西 起 臨 洮 (今 甘 肅 岷 縣)東 至 遼 東 的 萬 里 長 城。在 征 服 百 越 地 區 后,設 置 桂 林、 象 郡、 南 海 等 郡。 始 皇 末 年, 秦 郡 數 由 統 一 之 初 的 36 郡 增 至 40 余 郡, 其 版 圖 “東 至 海 暨 朝 鮮, 西 至 臨 洮、 羌 中, 南 至 北 向 戶, 北 據 河 為 塞, 并 陰 山 至 遼 東”。A9A3995907B431A4
arrow
arrow

    xhwmjv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